| 卜筑幽居慰寂寥,数椽茅屋傍江郊。 庭前滕薛笋争长,篱下陈雷蔓结交。 杏圃花香蜂课蜜,芹塘泥暖燕营巢。 山窗对景浑无事,吟得诗成手自抄。 |
| 奇字生来识不多,莫烦载酒日相过。 廊空尽有叶堪扫,门冷浑无雀可罗。 肯为功名亏道义,常因课讲费吟哦。 苔荒茅屋归期远,细雨檐花且醉歌。 |
| 幽居端似玉川生,茅屋支撑不更营。 青旆荒寒增酒兴,锦囊零落负诗情。 残无色榇斜阳远,落叶飞如野鸟轻。 徂岁峥嵘忽如许? 雁来又过会稽城。 |
| 旧书稍稍出风尘,孤客逢秋感此身。 秦地谬为门下客,淮阴徒笑市中人。 也闻阮籍寻常醉,见说陈平不久贫。 幸有故人茅屋在,更将心事问情亲。 |
| 马头津口足风波,岁晏遥乘一传过。 南渡客来多汉语,下江船去半吴歌。 芜城总入新编户,瓜步斜连古漕河。 何处吹箫明月夜,野田茅屋晓烟多。 |
| 清鸾峰下步迟迟,为访幽居足已疲。 穿壑板桥惊欲坠,隔林茅屋望犹疑。 桃源旧径依津间,药孤楼傍石窥。 仅有残僧相对晚,寒潭清啸少人知。 |
| 山下几家茅屋,村中千树梅花。 藉草持壶燕坐,隔林敲石煎茶。 |
| 骥尾流光不可追,山中小草合知非。 腊余四日春先到,官满三年客早归。 暗雨随风茅屋漏,荒城争米燎盆稀。 明朝又赴公筵贺,灯下醒眠懒解衣。 |
| 苦热真疑不复凉,火流渐见迫西方。 清风一夜吹茅屋,竹簟今朝避石床。 露湿中庭菊含蕊,水浮西浦稻生芒。 秋成得饱家家事,莫笑农夫喜欲狂。 |
| 浮利浮名心已灰,三间茅屋白云堆。 先生自酿松精酒,侍女能持藤瘿杯。 养鹿晓随原草去,放猿时摘里花来。 近闻身口浑无累,槲叶黄菁绕宅栽。 |
| 一村茅屋锁寒烟,瘠卤原非负郭田。 乱后蔬飧聊卒岁,秋来禾黍幸逢年。 疏灯梦落苍松晓,短褐霜寒白雁前。 屈指交游吾独老,不堪贫病卧江天。 |
| 溪山昨日风雨来,溪上船子冲潮回。 白鸥微茫度岛屿,绿树恍惚迷尘埃。 烟昏气黑夜滂渤,石梁茅屋多倾颓。 壶公画里何悠哉,写此世外之蓬莱,弱水不渡良可哀。 |
| 漠漠云林小小山,谁家茅屋隐松间。 石桥雨过天台远,采药仙人去未还。 |
| 不住宽卿住瓮门,那知世上有乾坤。 环将峻岭包深谷,围出余天与别村。 茅屋相挨无著处,花溪百摺不教奔。 江淮地迥寒无价,宣歙山寒更莫论。 |
| 许市人家远树前,虎丘山色夕阳边。 石桥分水入别港,茅屋垂杨仍钓船。 |
| 依依杨柳绕溪斜,黑白溪头鹄伴鸦。 雨过芜菁自春色,一丛茅屋野人家。 |
| 荻篱茅屋柯山下,卖饼归来也作冬。 不见长安竞时节,车如流水马如龙。 |
| 两山合秀水流中,茅屋相忘松竹丛。 时节往来容易事,菜汤艾酒一家风。 |
| 毕竟春晴好,杨花也送行。 驿程寒冉冉,江树晓晶晶。 水长船能驶,诗多担转轻。 江湖吾倦矣,茅屋几时成 |
| 岂料生逾七十年,孩提脱死瘴乡烟。 未能汤饼觞朋友,只合炉香拜祖先。 养性有书知道理,夺胎无药学神仙。 天都峰下旧茅屋,消得严滩十日船。 |